山东警察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1年08月30日 15:39  点击:[]

山东警察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2021617日山东警察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一、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

(一)发展基础与主要成就

(二)主要差距与不足之处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任务

(一)强化党建引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二)明晰办学定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凝练特色方向,建好一流学科专业

(五)多措并举,强化一流课程建设

(六)坚持引培并举,重点建设一流师资

(七)开展协同创新,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八)转变教育理念,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九)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干部培训水平

(十)强化服务担当,全力做好基础保障

四、十四五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实施机制

(三)加强协调管理

(四)强化财力保障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公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为全面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

(一)发展基础与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院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在省委教育工委、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持续推动学院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科专业建设成绩显著,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公安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十三五期间,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始终坚持党对公安院校的绝对领导,学院党委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完成两次党组织换届选举,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纪律作风整顿教育常态化进行。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新增网络安全与执法本科专业,本科专业增加至7个;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治安学专业群获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公安学学科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启动并深化与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始终坚守教学工作中心地位,3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被批准为我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顺利完成并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扎实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思政课金课;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劳动实践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取得新突破,获批5个省级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个项目获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项目荣获公安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全面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选拔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在全国公安院校应届毕业生联考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共有300多人次在全国、全省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奖。

——办学条件得到重大改善。十三五期间,学院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开展场地、设施、设备的大规模整治修缮,新建一批实验实训、校园文化场所场馆,进一步美化绿化校园,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基础建设稳步推进,警体馆、射击馆、泅渡馆项目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信息图书综合楼已批准立项并顺利开工建设,完成反恐综合训练场(一期)和室外篮球场建设工作。办学硬件条件达到全国公安院校一流水平。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升。学院现有教职工582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31人、教师外副高级14人;博士28人、硕士354人;同时建有一支具有丰富理论学养和实战经验的兼职教官队伍100余人。专兼职教师队伍数量、学历、职称结构等日趋合理。十三五期间,新增博士6名、硕士24人、本科6人;新增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齐鲁和谐使者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公安部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1名、齐鲁公安英才(拔尖型)12人、齐鲁公安英才(标兵型)6人。专业基础教研部入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科研工作制度体系日益健全,科研经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和科研成果奖励数逐年增长。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6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科研平台建设向纵深发展,建有校内实验室42个,并与省公安厅等公安机关及有关企业联合建有DNA检验鉴定、网络安全、交通管理工程等实验室,与济南市公安局联合设立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研究院;设有省级非在编研究机构2个、校级非在编研究机构3个。《山东警察学院学报》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

——服务公安大局取得新成效。在职民警培训质量逐年提升。十三五期间举办各类在职民警培训229期,培训学员22300人,有效服务全国、全省全警实战练兵和培训工作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战略,举办外警培训班次66期,培训外国高级警官1524人,组建团队开展援外执教,提升了国际化办学水平。服务社会安全稳定大局,先后派出师生14500余人次参加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及世园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均出色完成任务,荣获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积极与省公安厅相关业务总队、各市公安局实战部门合作组派学院专家教授参与全省高速公路专项排查整治、全省交警系统实战大练兵以及全省公安机关两个大抓暨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再抓三年工作等,参与齐鲁警心”“鲁警e法通建设;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决赛和论道2020”全国经济犯罪侦查理论暨经济犯罪数据学研讨会,获得公安部、全国各级公安部门、公安院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组派多名教师到基层公安机关授课讲学、破案会诊、参与比武考核、评议等工作。

(二)主要差距与不足之处

对照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要求,学院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科研、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不明显;教师数量、专业结构不甚合理,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紧缺,高水平团队建设有待加强,与山东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公安学学科培育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任务繁重,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刚刚起步,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与兄弟公安院校相比差距较大。

——人才培养实战化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对如何培养高水平实战型应用型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够,实战型课程建设不足,与公安机关在联合培养上沟通不够、合作不够,缺少实质性进展和有效举措。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队伍的规模与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缺少高水平、高层次、领军型人才;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建设力度不够,学科带头人引领示范作用不够;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尚有差距,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衔接不够,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不尽合理;队伍的团队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部分行政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重点公安院校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实战能力不足。学院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少,学院科研工作与实战缺少深度融合,科学研究跟不上公安理论发展和公安科技发展脚步,对公安工作引领性不足,未能发挥公安院校智库作用和重大决策咨询作用,咨政服务水平不高,成果转化与服务公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不足。

——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学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体制机制,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架构、工作机制、测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院属各单位和广大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和参与度有待提高,尚未把创新创业融入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全院协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有待加强。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公安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上升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内涵特征,找准发展定位,理清新工作思路,对于开创学院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新时代公安工作对公安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公安院校教育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完善教育训练体系、建设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建设高水平公安智库的新任务,为公安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后备人才的主渠道、在职民警培训的主阵地、警务理论和实战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公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新时代公安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学院办学提出了新课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助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目标与实践路径所做的顶层设计规划。《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山东警察学院建设全国重点公安院校。新形势和新要求倒逼学院十四五期必须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和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扎实推进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审核评估整改提升,提高教学水平;以一流学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深化内涵发展;以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向建设全国重点公安院校迈进。

三是科技革命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动能。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催生众多新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重大而深远影响一方面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警务模式已进入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智慧警务成为领跑新一轮警务革命的新引擎;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极大地促进了在线学习理念的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的协调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科技时代,学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的优势特点,积极推进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主动适应智慧警务、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推进新一轮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竞争性发展带来的新动力。前,全国地方公安本科院校中,具备警务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已有2所(云南警官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十四五时期,更多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将积极申报硕士研究生授权点,提升办学层次。公安部即将出台《公安院校博士硕士学位申报暂行办法》,指导和规范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学院要在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年立项培育建设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公安机关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推进办学层次由本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牵引转型,促进学院办学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本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解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机遇挑战前所未有,学院要牢牢把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适应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学院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重点公安院校的需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始终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快建设与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教育训练为警务工作服务、为警察队伍建设服务、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公安为己任,以建设全国重点公安院校、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主线,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重点抓好学科、专业、师资、科研、资源配置等方面建设,深化公安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动学院和山东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治建校、政治建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立德树人、育警铸魂为己任,把握发展大势,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创新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政治引领,严守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形成风清气正的校风学风。

——坚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坚持立足公安、面向社会、强化应用、突出实践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战化人才培养导向,为我省公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锚定锻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标准,面向实战、融入实战、服务实战、引领实战,努力为新时代人民公安事业培养高素质合格接班人和高水平的应用型警务人才。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现代大学制度,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治理效率,补齐治理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勇于突破制约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破解深层次难题,集中力量解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坚持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自觉把学院发展放到国家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中来谋划,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内涵建设之路。主动推进双高”“一流建设,全面加强公安学、公安技术学科和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凝练特色、传承特色、强化特色。

(三)发展目标

坚持以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培育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建设为主线,以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抓队伍强基础,抓改革破难题,抓特色固优势,抓质量上水平,坚持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内涵建设之路,实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园布局更加优化,办学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具体目标是:

——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取得新成就。统筹推进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师资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工作。以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公安学高水平培育学科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着力推进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科协同发展,圆满完成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明析院、系(部)两级职责权限,发挥系(部)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建设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取得实质性成果。对标国内高水平公安院校建设标准和要求,以高质量赶超为目标推动实现学院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公安实战能力明显增强,办学优势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地方公安本科院校前列,建成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全国重点公安院校。

——核心办学指标达到申硕基本条件。通过五年建设,学院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培养环境与条件明显改善,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升,各项申报硕士点基本条件等核心办学指标达到国家颁布的《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基本条件》《警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和要求,进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行列。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任务

(一)强化党建引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1.加强政治建设。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牢记公安姓党根本属性,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压紧压实管党治警责任,将学院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互相贯通,全面履行从严管党治警主责主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切实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和领导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强化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严肃党的组织生活,持续推进达标创星活动,促进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制度,制定落实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提升干部总体素养,激发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3.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把理想信念教育、育警铸魂放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师生,筑牢夯实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忠诚教育,健全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新时代育警大格局。全面落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守公安民警使用社交媒体九不准等纪律要求。加强舆论引导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预案。强化新闻发布工作,抓好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校园网络、报刊杂志、新媒体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防范境内外宗教和涉邪教反宣渗透活动。广大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切实给学生为学、为事、为人做好示范,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群团工作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抓好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实。坚持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正风肃纪,动真碰硬,切实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惩戒警示作用。构建完善具有新时代公安特色的大监督格局,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着力解决师生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形成执纪问责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二)明晰办学定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6.围绕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服务公安、育警铸魂,为党和国家培养忠诚卫士的初心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新时代公安事业发展大局,根据公安机关人才需求,不断完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具体要求。根据公安民警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细化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培养与新时代公安工作相适应的应用型警务人才。

7.创新实战化教学体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公安特色,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完善实战化教学体系,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一是树立为实战需要培养人才、用实战效果检验成效的理念。把实战化要求、战斗力标准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专业化教学与公安实战无缝衔接。二是优化实战课程教材体系。按照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原则,以实战需求、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完善实战化课程教材体系。三是运用模拟仿真技术模拟实战环境、公安业务和技术应用,开展情景教学,实现课堂与现场贯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实战氛围,提升实战能力。

8.进一步深化校局合作。树立对标实战、校局联动、协作共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机制,规范学生实习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全警育人。积极加强与省市县各级公安机关沟通协商,推动标准化实习基地建设。以兼职教官为桥梁和纽带,整合全省教育教学资源,形成运行顺畅的校局协作共建机制。扎实做好与济南市公安局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研究院”“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招生与招警衔接机制,提高学院服务公安机关培养能力,同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规范课程设置,强化基础课程建设,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建立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坚持实战导向,深化实战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模拟训练平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参加安保及现场执法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执法能力。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公安业务类课程学分占理论课程学习的比例不低于60%、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35%

10.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智慧警务,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公安各类执法办案平台及应用软件教学训练,提升公安类学生执法办案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课堂革命,积极推行小班化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引导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完善数字化教学支持、使用、评价等服务系统,分学科专业大类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和服务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推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完善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督导于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学业评价机制,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11.发挥学业导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全面实施学业导师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作用,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一是进一步明确学业导师工作职责,明确划分学业导师与大队长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学业导师在学生学业生涯、学科专业发展、学业深造等方面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协助大队长做好思想引领,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工作。二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开发学业导师双向选择平台,鼓励新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发展需求跨专业、跨学科、跨系部选择导师。三是健全对学业导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明确量化考核指标,推行师生双向评价,学生根据指导情况和指导效果对学业导师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学业导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表现做出相应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岗位竞聘、评先评优等依据、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发展入党等的衡量依据。

(四)凝练特色方向,建好一流学科专业

12.扎实推进公安学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设。树立大公安大学科理念,推进学科集群化建设。以公安学学科为主体,公安技术和法学学科为支撑,按照开放、协同、合作、共享思路,树立大公安大学科理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核心是建强公安学学科,建成省级特色优势学科,跻身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引领建设学院优势学科和亮点专业。一是做强做精侦查学、治安学传统专业,提升其在国内同类学科专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二是规范新增学科专业建设,加快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情报学等新兴学科专业建设。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健全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管理制度,完善学科知识结构,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提高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三是关注新兴特色领域研究,重点加强政治安全保卫、反恐怖、移民和出入境管理、反电信诈骗、公安大数据、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高铁地铁安全等急需紧缺和新兴领域专业建设,促进传统优势专业和新兴急需专业协调发展。

13.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全力建设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及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对标一流专业认证标准,加强一流专业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强化专业建设质量监控,抓好对标查摆,加速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力争在建设期内,确保每个专业点至少建成1门国家级、3门省级优质线上线下课程,出版1种省级优秀教材,争创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每个专业点至少获批一个省级教学团队或一名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硕博比达到9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交流访学学生比例达到10%以上,所有专业在建设期末达到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验收标准。二是着力支持交通管理工程和公安情报学两个专业申报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十四五期末实现7个本科专业全部建成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三是全力做好治安学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期满考核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我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依据学院建设实施方案,逐一销号,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力争顺利通过验收。

14.全力做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予点立项建设工作。加大谋划推动力度,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明确路线图时间表,统筹各方面资源,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强力推动,确保落实。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挖潜并重,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博士学位专业人才。制定出台激励性制度措施,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最大限度地提升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知识、能力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做实经费和设施保障,提高科研保障能力水平。重点培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开展硕士研究生层次教育教学打基础、做准备。不断深化与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

(五)多措并举,强化一流课程建设

15.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制定学院一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加大课程开发建设力度,统筹谋划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五类一流课程建设,建立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强化课程改革创新,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计、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举措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全力支持国家级一流课程《犯罪学》课程建设、统筹推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省级思政课金课建设。

16.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按照中央《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开齐开足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选修1门课程,确保学时学分和教学质量。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一批思政课精品课程,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能力和效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挖掘利用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强化每门课程、每名教师、每节课堂的育人职责。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支持课程思政探索、创新、设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活动,选树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持续开展课程思政院级教研课题建设,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带动全院课程思政建设。

17.坚持定向施策,着力建设一流教材。根据教育部双一流高校建设和考核指标要求,着力推进精品教材建设。一是持续开展院级教材立项和建设工作,鼓励支持高水平教师参与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结合专业建设和公安实战新需求,及时纳入实战新技术、新战法、新规范,同步加强实战案例教材、实验实训教材建设。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组织力量重点编写出版反映学科专业发展最新动态、符合警察本科教育要求、适应政法工作实际需要的山东警察学院统编教材,同时积极鼓励、推荐高水平教师和专家主持、参与部级统编规划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三是启动校内优秀教材评选,为下一次申报全国优秀教材和省级优秀教材做好准备。四是强化教材意识形态审核,确保征订、编写的教材思想政治、价值导向的正确性和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适用性。

(六)坚持引培并举,重点建设一流师资

18.大力引进(特聘)高层次学科团队和学科人才。大胆改革创新,通过引进或特聘高层次学科团队方式增强学科团队能力。以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引进1个由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特聘专家(院士)牵头的院士工作站。组建由院士牵头、以博士团队、学术带头人为中坚力量,吸收重点科研院所、安全企业组成的核心技术攻关团队,打造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团队。

19.加强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培育工作。一是制定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支持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重点推进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大力推行学院+实战单位的实战型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开展课程开发、教学研究、项目训练、质量评价等教学和研究工作,为省部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做好培育工作。二是制定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办法,把优秀的教师推选出来,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教师投入教学研究与实践,推进学院的教学建设与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三鼓励支持专任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给予专任教师更多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推进教师学术水平与业务能力。加大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力度,有计划、分专业、按批次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访学,促进专业成长,提升专业水准与学识涵养。

20.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是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坚持引培结合,大力引进培养青年博士人才,十四五期末实现引进培养博士50人以上。二是加强驻校教官和兼职教官队伍建设。至2025年,在职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00人左右,公安类专业驻校教官、兼职教官占公安类专业师资比例不低于10%30%,生师比不高于17: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达到45% 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25%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各类高层次拔尖人才数量(存量)达到70人,力争师资队伍年龄、学缘、学位、职称结构和各领域骨干教师数量等达到申硕条件。三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为教师职业发展和成长创造条件。例如,进修学习、实践锻炼,在职攻读学位、进修培训、出国研修等。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工作机制,实施师德与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健全院内荣誉表彰体系,深入挖掘、选树、表彰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和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紧密对接教师岗位聘期任务要求,主动适应院系(部)两级管理改革需要,适当修改《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明确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建立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切实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指导和教研教改成果等教学实绩为导向,重点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岗位分类考核制度,培育教学科研型和教学实战型教师。

(七)开展协同创新,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22.加强科研选题培育,聚焦科研方向。以国家安全需求和公安实战需求为导向,以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牵引,围绕七个专业方向,引导教师向应用基础、应用技术开发、重大社会问题应用研究方向发展,鼓励与警务实战部门联合攻关开展高层次科学研究,重点加强政治安全保卫、反恐怖、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情报、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等新兴领域探索等方向的选题,力争产生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十四五期末争取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1-2项、一般项目2-3项。

23.强化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着力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依托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研究院,启动一站、三室、一中心规划布局建设,培养网络安全实战人才,破解实战难题,产出重大应用成果。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公安智库建设,探索建立公安工作重大决策咨询制度,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实战指导、舆论引导。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培育,进入省级智库或公安部部级智库建设立项培育行列,全面提高学院咨政服务水平。出台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选拔制度,引导鼓励教师围绕公安学科,结合自身专业,拓展研究领域,挖掘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此推动培养锻造一批院级、省级乃至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带动建设一批既精通教学业务又专注科研攻关的学术团队。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组建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24.建设协同联动的科研运行机制。建设开放式科研模式和科研运行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推进校校合作、校局合作、校企实质性合作,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推进学院联合攻关,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家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切实推行放管服改革,完善科研工作运行机制,在研究、选题、申报、财务报销等方面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深入落实破除五唯政策,改革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实行分类评价,充分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注重成果的创新水平和社会贡献;持续性增强科研奖励力度,修订出台《高水平优秀创新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有效建立激励机制尤其加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激励力度,推进《山东警察学院文库》建设,加强学术专著资助力度,择优资助出版教职工学术专著。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完善与公安机关、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模式,推进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科研团队建设模式。

25.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提升青年学术骨干科研实力。加大对教师科研的稳定支持力度,着力把中青年学术骨干推向国际、国内学术前沿和公安工作战略前沿,承担重大项目、参与重大任务。设置青年教师人才培育计划优秀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重大科研项目培育计划等专项计划,给予经费支持,使不同年龄、专业的教师都有科研历练的机会。聚焦重大项目,鼓励申报、完成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八)转变教育理念,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26.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和锻造四个铁一般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新学生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学生警察意识培养。制定出台《山东警察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编写出版《人民警察之路从这里开始——公安院校学生教育读本》,开展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模式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体系,做好学院领导干部与学生的联系沟通工作。

27.加强学生警务化管理。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训练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结合,健全完善新生集中教育训练和日常警容风纪、宿舍内务、校园文明、课堂纪律等管理养成制度体系。持续化推进学生警察意识养成教育。开展警务化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分项目分阶段对一日生活制度各个环节进行专项治理。充分发挥院系两级学生警务督察队的作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28.狠抓学生双创工作。一是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健全创新创业学院组织机构,完善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统一领导和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拟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系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研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推动开展探究式、启发式、项目式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建设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开展创业训练项目训练;加强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数学建模、网络安全、数据导侦、公安情报、模拟法庭等社团为骨干,培育一批双创品牌和实践教学金课。四是建立完善双创导师制度和双创成果管理办法,提高学生参与双创的覆盖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9.提高学生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保障机制,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正向激励,关注心理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救助体系,实施精准救助,及时有针对性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关爱,能力上的锻炼。抓好校内奖学金的评比、各类国家和山东省奖助学金评比发放工作。落实勤工助学、学生医疗保险,加强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家访等工作。筹备智慧学工信息化建设,完成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

30.加强学管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校内外工作经验交流、专题征文、专家辅导、实地观摩、大比武、大练兵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配齐配强学管队伍,规范辅导员岗位考核措施,严格标准,分类考核,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科学编制五年招生计划,增强招生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指导毕业生参加公安部联考、国家公务员、省级公务员、选调生招考以及研究生考试等工作。做好应届、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毕业生跟踪调研。进一步推动完善学院招生与公安机关招警协调机制。做好按大类招生后的专业分流工作。

(九)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干部培训水平

32.深化培训教育改革。建立学院教育训练专业指导委员,加强对干部培训与外警培训工作的全面领导和业务指导。坚持面向实战、贴近实战、服务实战,加大在职民警培训教育改革研究力度,创新教学训练内容和方式,引进先进培训理念和方法,强化教法训法研究,主动对接警种、部门,不断提升各类培训的针对性、实战性,打造山东公安特色培训品牌班次和教学练战一体化省级基地,实现质量、规模、效益新提升。加强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十四五时期再建5个左右具有鲜明山东特色、集公安业务、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现场教学基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开发建设线上教学平台打造数字训练和指挥训练平台,探索构建民警培训、外警培训和函授教育线上+线下培训模式。

33.加强培训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学院《培训教学团队建设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培训教学团队建设,健全培训科研激励机制,建设6-10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专业高效优秀培训教学团队。继续充实完善师资库,统筹校内外优秀教育资源,提高一线专家、骨干授课比例,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多元、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培训教官队伍。

34.优化培训课程体系。继续完善订单式组训模式和菜单式课程设置方式。继续加大干训(外警培训)专题研发和课程建设,推进校级干训专题科研立项工作;打造20门精品课程(培训专题),动态设置在职民警培训课程。

35.探索外警培训新模式。加强外警培训教学团队建设,优化翻译师资力量建设,建立英语翻译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发展机制,鼓励支持具有良好外语水平的年轻教师双语教学争取3-5门课程实现外语授课。完善外警项目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翻译、医疗、现场教学、财务结算等工作机制建设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教官团赴国外开展警察业务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选择1-2个受训外警所在国家进行回访,改进培训与管理工作。

(十)强化服务担当,全力做好基础保障

36.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发挥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形成以《山东警察学院章程》为统领的完备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全面提高依法办学治校水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加强法治工作的意见,组建法治工作机构,设立总法律顾问,健全法治机构负责人、校内专家、外聘律师相结合的法律顾问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解决校内外各种矛盾冲突和利益纠纷。深化学校治理改革,优化院系两级管理体系,根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要求,按照院系两级管理、系部为主体的原则,完善二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实行二级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逐步推动简政放权,下移管理重心。推动资源配置向二级教学单位倾斜,建立健全二级教学单位财务审批制度。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

37.强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明水校区信息图书综合楼;完善反恐训练场项目建设,建成省内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反恐训练基地;启动建设外警培训中心;持续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及环境提升工程;积极协调章丘区相关部门,落实明水校区教师公寓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各学科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体系,加强实验实训规划引领,优化建设布局,推进共建共享,提升利用率。完善实验实训教学运行智能化监控体系和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网络平台。加强智慧警务实训平台和场所建设,满足公安类学生对警综平台、移动警务平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公安共性应用支撑平台的实训需要。充分利用山东省公安厅、各市公安局各警种资源数据库和系统平台,利用学院的优势,加强与其他兄弟高校合作,做好与山东省公安厅、济南市公安局联合共建国家级智慧警务重点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作。

38.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院教育教学各环节,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校园安防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持续加强学院三防建设,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健全学院风险评估、安全预警和预防机制,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风险点,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有序。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39.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水平。完善机要文件、公文处理、信息调研、信息公开、会议服务、公务接待、通讯保障、文件印刷和外事管理等日常工作。落实档案资料集中统一管理,做好音、像、照片等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归档工作。做实做细财务及资产管理工作,加强计划预算管理,规范公共采购行为;制订学院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指标和标准。做好水、电、暖、气和车辆、医疗、餐饮等管理服务工作,保障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40.推进公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成立校园文化建设专家论证组,发挥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重点打造忠诚文化品牌,突出忠诚教育,把铸造忠诚警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公安史教育为着力点,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警察文化体系,进一步形成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核心价值文化,科学严谨、勤奋好学的教育训练文化,严格规范、令行禁止的行为养成文化,健康向上、各抒己长的课余生活文化,整洁有序、清新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对校园道路、自然、人文景观统一规划、统一命名,组织开展队列礼仪训练等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及警容风纪检查,进一步提振教职工队伍精气神;举办离退休教工荣退仪式;举办学院警察体育运动会,配合省公安厅做好全省公安系统警体运动会相关工作。充分发挥校史馆、山东省人民公安英烈纪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通过缅怀公安英烈仪式增强公安职业荣誉意识。开展公安英模进校园活动,培育学生爱国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和省级文明单位。

41.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教育大数据应用,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实现云平台教学,推进教育放管服服务,全面优化教育治理水平。提升校园网网络安全,全面升级网络安全设施,加快等级保护定级、测评、整改工作。建成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校内餐饮消费、多媒体教学管理、图书借阅、门禁安防等主要业务领域的统一支付和统一身份验证,并将一卡通业务产生的数据送达智慧校园相关业务流程,实现校园管理之间的业务衔接和数据流转,从而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42.做好统一战线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多层次推进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多维度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和群团组织的自身建设,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双代会制度。完善团代会、学代会等运行机制,切实承担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统筹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

四、“十四五”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各项目标提供坚强保证。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从事规划相关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全力推进规划实施。坚持决策部署以规划为依据,工作目标以规划为指南,将规划作为年度工作、项目立项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突出规划的导向性。

2.完善实施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标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在十四五中期和末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寻找差距,强化弱项,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3.加强协调管理。加强统筹管理和衔接协调,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各专项规划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要与学院发展规划相衔接,形成以学院规划为统领、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

4.强化财力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想方设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形成政府投入、学院事业收入、社会支持的多渠道经费筹措体制。财务预算要与重大项目实施相衔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资金投向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专款专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