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警察学院2020-2021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1.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警务实战能力,能够适应公安工作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从事行政执法、刑事执法、公安技术等工作的公安专门人才。
1.1.2本科人才服务面向
山东警察学院作为山东省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理论技术研发高地和民警素质提升的主阵地,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创办研究生教育;学科定位:构建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为主,多学科支撑保障,公安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立足公安,服务社会,为公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发展目标定位:建成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应用型公安本科院。
1.1.3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目前学校共设置7个公安专业,具有法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招生批次均为提前批招生。学校不设非公安专业,专业规模稳定,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较好地满足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表1 山东警察学院本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学科 门类 |
专业归属 |
培养 层次 |
批准时间 |
1 |
治安学 |
030601K |
法学 |
公安学专业类 |
本科 |
2004.5 |
2 |
侦查学 |
030602K |
本科 |
2004.5 |
3 |
经济犯罪侦查 |
030606TK |
本科 |
2014.3 |
4 |
公安情报学 |
030610TK |
本科 |
2015.3 |
5 |
刑事科学技术 |
083101K |
工学 |
公安技术专业类 |
本科 |
2004.5 |
6 |
交通管理工程 |
083103TK |
本科 |
2014.3 |
7 |
网络安全与执法 |
083108TK |
本科 |
2016.2 |
1.2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1.2.1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
2020-2021 学年本科在校 5432 人(含一年级 1500 人,二年级 1476 人,三
年级1304人,四年级1152人)。2021年9月30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5432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100%。
1.2.2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招生计划依据山东省公安机关人才的需求情况,经省公安厅审核、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批准发布。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省公安厅政治部文件规定,学校招生计划预分到各市,在考生政治考察和面试体检体测均合格的基础上,分市、男女、专业类,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2021年,学校计划招生1500人,实际录取考生1500人,实际报到1500人。实际录取率为100%,实际报到率为100%。学校面向全国3个省招生,2021年共招收本省学生1500人,公安学类录取平均分高出批次最低控制线104.3分,公安技术类录取平均分高出批次最低控制线116.1分;招收外省学生5人(均为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2020-2021学年,学校专任教师306人,折合在校生数5483.2人,生师比为17.92。专任教师中,教授职称19人,占6.21%;副教授职称119人,占38.89%;讲师职称118人,占38.56%;助教职称15人,占4.9%。具有博士学位25人,占8.417%;硕士学位234人,占76.47%;学士学位及其他44人,占14.38%。35岁以下42人,占13.73%;36岁—45岁115人,占37.58%;46岁—55岁109人,占35.62%;56岁以上40人,占13.07%。
学校积极开展教师研修访学、教学竞赛、学术交流等工作,构筑多元化教学发展平台,助力教师教学发展。2020-2021学年,组织361人次参加境内(外)培训进修5个班次;组织教师参加山东省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1名老师获得一等奖,1名老师获得优秀奖。我院吕雪梅老师获得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经济犯罪侦查系获得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35,占总课程门数的69.95%;课程门次数为789,占开课总门次的51.23%。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1,占总课程门数的10.88%;课程门次数为54,占开课总门次的3.51%。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26,占总课程门数的65.28%;课程门次数为735,占开课总门次的47.73%。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14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30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46.67%。我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4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2人,占比为50.00%。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4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28.57%。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39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20.21%。
2.3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省级财政拨款,同时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省部级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等。2020年学校教育经费总额34486.94万元,教学经费总额5199.78万元。其中2020年教学
日常运行支出达到2736.66万元,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之和的13.63%,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5035.25元。
2.4教学用房及其应用情况
根据2020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86.55万平方米,产权占地面积为85.80
万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为24.15 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88698.3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32782.4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9369.3
平方米。拥有体育馆面积3944.0平方米。拥有运动场面积47023.0平方米。按全日制在校生5432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159.34(平方米/生),生
均建筑面积为44.45(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6.33(平方米/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3.57(平方米/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73(平方米/生),生均运动场面积8.66(平方米/生)。
2.5图书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625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754个。
图书馆纸质藏书总量81.89万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20987册,还拥有电子期刊
15.05万册,学位论文383.59万册,音视频121668.6小时。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7022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060453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579524篇次。图书馆引进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数字图书、国道公安一流学科外文库等文献资源数据库,通过与calis、balis、kes、读秀等平台合作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并建立了独立的公安网电子阅览室。图书流通和报刊阅览均实行全开架式服务,流通书库、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各种数据库资源通过校园网24小时免费开放,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等服务已延伸至全省各地公安机关。
2.6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明水校区实验楼现有教学实验室34个,包括视频侦查实验室、数字影像实验室、文检实验室、痕迹显微比对实验室、情报实验室、安全防范技术实验室、模拟现场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电子取证实验室、机房、语音室等,面积为4100平方米,其中主要设备由云教室系统10套,桌面终端500台,计算机600
余台,取证塔1台、取证系统50套、文检仪7台,显微镜11台,比对显微镜
48台傅里叶红外光谱仪1台,气相色谱质谱仪1台,拼接大屏4套,足迹自动
识别仪1台,指纹自动识别仪22台等。34个实验室分布在侦查系、治安系、刑
事科学技术系、交通管理工程系、大学外语教学部等五个系(部),面向全校4930余名本科生开设实验实训课程。
文东校区实验楼现有数字影像实验室、痕检实验室、安全防范实验室、机房等6个实验室,面积730平方米,主要有计算机200台,照相器材51套,安防
实验6 套等,面向在职民警培训学员开设实验实训课程。
2.7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建有教育网和公安信息网两套网络,覆盖明水、文化东路两个校区并实现了互联互通,建有视频专网用于实训教学。教育网拥有CERNET、联通、电信3个出口,出口带宽总计1.41G;公安网出口上联山东省公安厅,出口带宽1000M。学校在教育网和公安网分别建有学校主网站和部门二级网站40余个,建有三大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了OA、教务、科研、学工、资产、图书管理、网络教学等信息系统20余个。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聚合了多种支付渠道,支持虚拟校园卡和实体校园卡,实现了校内餐饮消费、教学管理、图书借阅、门禁安防等主要业务领域的统一支付和统一身份验证。数字化校园各项应用在教学、管理、科研、校园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专业建设
学校紧紧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合理设置专业,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推进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山东警察学院“十四五”学科专业规划(2021—2025年)》。学校专业规模稳定,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较好地满足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为目标,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并取得历史性突破。2016 年,治安学专业群被批准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2019年以来,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被确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实战”的理念开展专业大类培养,专业建设与公安实战需求衔接更加紧密,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彰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好保障。
培养方案编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稳定性、继承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原则,严格遵循程序规定,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经学术委员会审议后施行。严格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设定的学期课程计划下达教学任务,督促指导各教学系部认真落实执行。对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进行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已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施行。
学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7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7 人,所占比例为100.00%,获得博士学位的 1 人,所占比例为 14.29%。
3.2课程建设
全校开设课程门数157门,选修课开课41门。学校按照要求开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智慧树选课《延安精神特色素质教育》有9名学生参与并完成课程。
按照培养方案教学,认真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20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15门。现有实验技术人员12人,
具有高级职称2人,所占比例为16.6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人,所占比例
为58.33%。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5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2465人次。
2017 级毕业生共 995 人,在教学实习工作开始前教务处公布《2020 届本科
毕业生论文选题指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选定论文题目,并在实习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论文素材,实习结束后在学校实验室等场所做好论文设计。995名学生全部完成论文,并正常毕业。
3.3教材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教材建设的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山东警察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规范》,教材选用坚持政治性与思想性、科学性与先进性、规范性与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按照一律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选用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指定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或统编教材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制度。加大学校自编教材建设力度,2020年以来学校自编教材已有12种印刷出版并投入使用,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教育目标提供坚强保障。大力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2020-2021学年学校共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18种,对应课程覆盖率和教材使用率均达到100%。根据《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通知》要求,学校已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 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务处和系部主任参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等工作,推动马工程重点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大效益。
3.4教学改革
3.4.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新育人机制
构建适应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课堂与现场结合起来,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实战等有机结合的实战化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切实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落到实处。依托社团积极开展“双创”教育,举办实战技能人才、数学建模人才、网络安全技能人才、电子数据取证人才训练班,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了一批公安机关急需的专业人才。完善校局合作、共同育人机制,在全省公安机关设立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成立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院,建立实战化教官队伍,建立信息互通、教官互聘、课程互开、设备共享、理论共研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4.2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制定《山东警察学院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及《山东警察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修订)》,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提高授课效果。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外聘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设立学校课程思政专题项目进行专项研
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忠诚意识、警察意识、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重点内容,在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师发展、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
3.4.3明确教学改革思路,做好总体规划设计
围绕应用型公安本科高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适应中推进,在改革中创新战略思维,以特色鲜明的公安本科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实战化教学改革为重点,分层推进国家、省和学校三级专项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制度机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引导各专业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改革。以激励为动力,探索并实施多项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对取得改革成果的教师,在评优评先、立功受奖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奖励。四是以教学改革成果为检验。积极推广教改成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取得了一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
3.5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3.5.1完善组织机构
2020年上半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由团委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形成合力开展工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科研和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下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办公室。
3.5.2健全保障机制
采取措施推进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队伍保障;健全激励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不断加强创新型社团建设,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实践;鼓励、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学生参与面和比赛成绩都在逐步推进。
3.5.3积极开展培训项目
本学年开展创新创业培训项目19项,其中省级14项,国家级5项,157名学生参与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去年相比,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同比增长180%,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同比增长150%,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人数同比增长44.44%。
3.5.4创新创业成绩斐然
在全国英语大学生竞赛中,我校共获奖17 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 4 项,省
部级二等奖8 项,省部级三等奖 4 项。在外研社全国大学生系列赛(英语阅读、
英语演讲、英语写作)中共获省部级三等奖3 项。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共获奖
11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9项。在山东省第九届“科来杯”
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中共获奖6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
省部级三等奖3项。在第六届“美亚杯“电子取证大赛中共获奖6项,其中省部
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在第十八届山东省大学
生软件设计大赛中共获奖3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省
部级三等奖1项。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获奖3项,其中国家级
二等奖1 项,省部级特等奖 1 项,省部级三等奖 1 项。
4主要专业培养能力
4.1治安学专业培养能力
4.1.1专业概况
治安学专业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唯一的治安学类本科专业,2009年10月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2011年6月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1年12月治安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5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实施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治安学专业被纳入发展支持计划,2015年7月,治安学专业被公安部批准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点,2016年9月,以治安学为核心的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项目。2017年6月治安学专业群建设被列为山东警察学院“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2019年12月,治安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4.1.2目标定位
根据公安工作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治安学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公安教育特色,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素质优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适应公安工作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要求,系统掌握治安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在公安机关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
4.1.3社会人才需求
截至2020年11月,山东省的万人警察比仅为10人,以全国公安民警万人
警察平均比例标准13人来计算,我省目前缺口民警总数至少为3万人,我省公
安机关每年因伤病、退休等原因有3000人左右的自然减员,因此我省的民警队
伍基数存在较大差距。以四年培养周期计算,我省每年警察缺口至少在1万人左右。而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最基础、最广泛的管理活动,需要的警力最多,覆盖面也最广,因此今后治安管理领域的警力缺口也会最多。
4.1.4培养方案特点
根据教育部《公安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公安部170号文件精神,治安学专业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学生现场勘查能力培养;优化了实践教学和选修课比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实践型、应用型能力培养水平。
4.1.5教学资源
2016 年,我院以治安学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被山东省厅批准为高水平应用
型专业(群),五年建设周期投入资金将达1000万元。专业建设经费重点用于教材建设(含精品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含精品课程建设)、教研课题立项、专业图书资料建设;与专业建设相关的调查研究、学科论证、学术交流和用于教学管理的硬件设备等项目支出。本年度资金投入变化不大,和去年持平。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订阅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需要的报刊,为每位专职教师购买一部《民法典》,根据教师工作需要购买书籍。
治安学专业高度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目前治安学学科建设有公安机关执法办案闭环系统,建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了危险物品管理、安全技术防范、警务急救等实验室,基本满足学生专业实验实训的需求,下一步将对上述系统和实验实训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为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水平提供有效支撑。同时,治安学专业还利用“山东警察学院在线教育综合平台”、“雨课堂”、“腾讯会议”等平台加强了线上线下课程的建设,打造金课体系,提升治安学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和覆盖面。
4.1.6突出特色、优势
治安学专业坚持“教学练战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改革,在课程建设、科研教研、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创新教育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色优势表现在:
一是依托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充分开展校局合作、校企合作,与省公安厅和各市地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治安、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巡特警、警务保障等部门加强合作,联合开展调查研究,互开专题讲座,共同研发教研、科研项目,共同参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修订;与省高校工委、保卫协会等部门加强学术研究、为保安服务公司等企业建言献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进修、深造、挂职锻炼、校局合作、实习带队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公安理论实践融合能力,加强不应用型实战型教学科研水平。
三是学生在校实战能力培养。治安学专业学生积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参与到公安机关的安保活动中,既给公安机关增加了警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4.1.7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治安学专业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本科教育的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各培养环节的育人功能,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源头上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努力培养“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治安管理专门人才。
4.2侦查学专业培养能力
4.2.1专业概况
侦查学专业是我院于2004年5月设立的第一批本科专业之一。专业课程设置遵循侦查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既有利于形成合理知识结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又与侦查业务工作对接融通,把实战内涵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构建了适应专业化、实战化要求的课程体系。侦查学专业教学团队
(本科)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侦查学专业2011年6月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侦查对策研究中心获批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侦查学专业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2.2目标定位
侦查学专业(030602K)依据公安工作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和警务实战能力,能够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实战化要求,熟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侦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侦查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
4.2.3社会人才需求
侦查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品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警务技能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侦查人才。2018届毕业生中侦查学专业就业率为94.46%,2019届毕业生中侦查学就业率为97%,2020届毕业生中侦查学就业率为97%。侦查学专业毕业生普遍政治站位高,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强,工作上手快,综合素质高。在工作中积极肯干,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甘于奉献,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本校所有的用人单位均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录用侦查学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侦查学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吸引力普遍较高。
4.2.4培养方案特点
2018年,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建设的意见》,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制定了《山东警察学院本科学生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五个学分制改革规章制度。2019年,按照学分制改革和公安部关于提高现场勘查能力的要求精神,本专业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度减少了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学时数,着重加强了人文素质培养课程的门数与学时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引入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4.2.5教学资源
侦查学专业在明水校区共建有模拟犯罪现场勘查实验室3 个、禁毒实验室 1
个、侦查指挥中心1个、心理测试及模拟审讯、反暴排爆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多样、
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900平方米,仪器设备值1538.2万元。建成后将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备、训练系统、能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实验实训体系。积极争取省公安厅支持,开展校局(厅)合作,省厅法制总队为学校开通了“执法办案闭环系统”(教学版),信通处为学校开发设计了“山东基层警务工作门户”“一标三实系统”“警务千度系统”等系统的教学版,这几个系统均运行在公安信息专网上,模拟网上执法环境,与实际工作流程一致,使实验实训教学紧密结合公安实际。侦查学专业积极推进教学与实习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师科研实践基地、学生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现有教师教学科研实践基地5个。
按照公安部“同城一体化”战略,我院于2019年与济南市公安局章丘分局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并将章丘分局作为我校教师科研教研基地。借助此平台,侦查学教师与分局刑警大队、法制预审大队高度融合,分局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办公场所、设备,侦查学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刑事案件侦办工作,截至目前,共主侦、参与侦破案件30余起,其中疑难复杂案件9起。
4.2.6突出特色、优势
在全国公安院校中山东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教师团队的突出优势在于,目前拥有一批能够为实战部门侦查办案提供有效帮助的实战型教师。目前,侦查学专业教师团队中,省公安厅扫黑除恶专家组4人,应各地市公安机关聘请的“特邀刑侦专家”多人。这些双师双能型人才,跳跃于教学和实战之间,构成了侦查学专业教师团队的一个优势和亮点。2020-2021年度,本专业教师50余人次应邀参与省内重特大案件的指导、会诊及侦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丰富授课内容,反哺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根据学校“同城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在济南市公安局选派优秀实战教官进行实战化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动态化、灵活有效的实践教官参与日常教学的机制,提升侦查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能力。目前,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案件侦查团队、济南市公安局章丘分局现场勘查教学团队、预审教学团队承担了《刑事案件侦查》《犯罪现场勘查》《预审学》三门课程的日常授课任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2.7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本专业教育全过程。侦查学专业作为公安学类专业之一,承担着培养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事侦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显重要。
侦查系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
脑,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着力全面加强侦查专业所有课程思政建设,制定了课程思政方案,根据不同课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下一步争取打造几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几位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4.3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培养能力
4.3.1专业概况
山东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唯一的刑事科学技术本科专业,本专业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除强调学用结合、培养实践能力以外,更注重学生观察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探索想象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时,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实现从单纯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培养、从一般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向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培养的转变,实现基础课知识与后续的专业课知识对口,专业课知识与公安实际应用对口。
经过多年的努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目前,本专业拥有的师资队伍知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图书资料;与有关实战部门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建立了多个教学科研基地。2010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9年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形成了刑事科学技术总论、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影像技术、法医学、刑事化验、视听资料检验等一大批具有较强专业特色的优秀课程。该专业已经适应了山东公安工作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
4.3.2目标定位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3101K)依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警察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公安工作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和警务实战能力,能够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实战化要求,熟悉相关政策法律和技术标准,系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际工作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在公安机关从事公安技术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
4.3.3社会人才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犯罪手段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勘查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结合犯罪形势的变化,以“突出忠诚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打牢专业基础,强化实战能力”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握公安职业特色,实行“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安机关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2021届毕业生中,初次就业人数为139人,国家公务员和外省公务员12人(其中公安系统10人),
省内公务员127人,其中124人在公安专业对口就业,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6.4%。
2020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6.03%。各级公安机关普遍欢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刑事技术队伍,以补充技术人员力量的不足。不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已经成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业务骨干。
4.3.4培养方案特点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遵循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有利于形成合理知识结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公安业务工作对接融通,把实战内涵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构建适应专业化、实战化要求的课程体系,并全面实行学业导师制度,实施大学四年的全程指导和教育。
4.3.5教学资源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现建有痕迹显现实验室、显微分析实验室、足迹分析实验室、数字影像实验室、物证摄影实验室、文件检验实验室、法医实验室、刑事化验实验室、视频侦查技术实验室、DNA实验室等11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2160
平米,实验仪器设备价值2600余万元。在校园道路、实验楼及周边建设200多个摄像机形成模拟公安视频专网,开展视频侦查、现场勘查等警务综合实训。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备、能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实验实训体系。实验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各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单独管理的模式,面向全系所有专业课教学开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使实验仪器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弥补各教研室实验设备的不足,提高现有实验室的利用成效。
目前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分别在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历城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淄博市博山分局刑警大队建立了4个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科研基地,2019年,与学校驻地的济南市公安局章丘区分局刑警大队联合建立教学科研基地,使教师教学科研基地达到5个。本年度,专业实习
基地达到52个,分布在全省16个市,能够满足专业实习的需要。通过实习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满足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还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4.3.6突出特色、优势
经过17年的发展和积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办学思路和专业特色。在强调工、法结合的前提下,尤其注重警务化、实战化能力的培养。突出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校局合作、共同育人机制,坚持校局合作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校局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校局合作与学生就业相结合,校局合作与办学特色创建相结合,构建合作育人平台,丰富合作教育形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切实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走向公安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融入并适应工作岗位。三是明确专业能力指标,紧紧围绕“犯罪现场勘查、物证检验鉴定、刑事技术信息化应用”三大核心能力,从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课程设置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及相关比例方面,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配合方面等不断开展探索创新,推进职业能力培养。
4.3.7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为了更好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健全立德树人机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积极组织课程思政竞赛,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从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等各个环节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借助微课、慕课、优慕课等辅助工具,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更好地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多名教师在学校课程思政比赛中获得佳绩。积极推进思政示范课建设,多门专业课程正在建设完善中,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学校教育水平的发展。
5质量保障体系
5.1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5.1.1聚焦中心地位,完善政策措施
学校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决定兴衰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决定生存的中心工作”的教育理念,全面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从顶层设计、工作部署、队伍建设、师资配备、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定、经费保障等方面向教学一线倾斜,编制了“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目标。
5.1.2坚持以本为本,重视本科教学
党政班子遵循公安高等教育规律,准确把握公安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全面把握发展状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学校坚持将本科教学作为重点议题,经常研究讨论,尤其是结合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召开党代会、教学工作会议等,全面回顾总结教学工作,分析形势任务,查找短板不足,作出系统安排。涉及本科教学重大事项、重大教改课题、师资队伍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学校党委班子带头调研、抓好推进落实。
5.1.3注重规范化建设,构建制度体系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了《山东警察学院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山东警察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山东警察学院教学督导工作规程》《山东警察学院听课制度》《山东警察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规定,发布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课堂教学听课情况记录表》《教学督导课堂听课评价表》《教学督导组课堂听课检查情况意见反馈表》等教学检查和评估表格,编印成《教学规章制度汇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5.1.4重视组织落实,强化主体责任
学校党委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注重研究本科教学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优化教学要素和办学资源配置。院党委会、院务会、院学术委员会、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领导机构。教务处和各系部是教学质量保障的管理部门。教务处全面负责教学运行及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落实各项教学质量标准,总体监测和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教务处联合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开展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实施专项质量检查。各系部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对本部门的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管理。
5.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2.1明确人才培养要求,细化教学基本标准
学校多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思路、培养环节、课程体系等作了规定,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毕业标准和学位授予要求。学校出台的《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针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明确了涵盖主要教学环节的基本标准。
5.2.2完善质量保障模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着力建立健全符合我院本科教学及管理工作实际的由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师评学制度等六项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每年对教学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社会和全校公开。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突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形成相应制度,促进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5.2.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能力
学校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了由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院系两级督导、院级专职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学生信息员等组成的教学质量保证队伍,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学校现有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34人,其中院级教学管理
人员11人,系部教学管理人员23人。现有院级教学督导人员48人,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熟悉教学管理工作、责任心强、客观公正、身体健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分组对各系部开展教学督导活动。各系部都有5-7人的教学督导
组,负责本部门的教学督导工作。学年内聘用学生教学信息员102人,覆盖在校生所有的班级。教学信息员定期向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反映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信息。
5.3突出强化教学环节质量监控
5.3.1全程实时监测质量,突出教学自我评估
学校建立了以评教、评学、督导为主要内容,涵盖主要教学要素和环节的教学评估及监控体系。每学期召开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不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安排学期工作任务,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系部每周召开本部门会议,部署和督导本部门的教学工作。学校将常规检查和教学督导贯穿学年始终,院系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领导、院系两级督导、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教师每年都有听课任务,确保能及时了解教学状态并将有关信息和建议,反馈给教师本人和相关部门。每学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在教学组织、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教,及时反馈评教结果给系部和教
师。同时要求授课教师对所有授课对象以中队为单位进行量化评价。
5.3.2形成质量监测网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将教学工作列入各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党代会和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注重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和严格的教师考核与奖惩制度,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从学校领导到系部教师都有明确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职责,通过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更加专注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明显增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教学各环节的规范运行,学生学习风气明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多次在各类专业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网络攻防比赛、电子取证比赛、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5.4重点加强质量监控数据开发利用
5.4.1规范数据采集上报,推动教学状态监测
学校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上报工作,成立了由教务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参加的工作组,按时完成采集任务,确保数据真实可靠。2018年,学校购置了上海商鼎软件科技公司开发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评估系统,逐步建立起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平台,该平台除可进行教育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填报以外,还可实现学校状态数据的管理与利用以及在线进行学校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校考核等功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平台的投入使用,使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测打下坚实基础。
5.4.2加强数据分析反馈,及时改进本科教学
学校建立院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信息员队伍,通过组织各部门信息员采集相关数据,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关于普通高校办学要求的具体指标及政法院校的办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较弱指标,对薄弱环节进行预警、反馈和整改。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对督导听课反馈的情况及综合意见与建议通过教学工作专题会、督导会议和领导反馈、部门反馈等渠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交流,督促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5.4.3坚持质量信息公开,定期发布质量报告
按照省教育厅要求,通过学校校园网及时向社会发布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5.5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改进提升
5.5.1建立完善改进机制,注重增强监控实效
通过召开党委会、院务会、教学工作专题会等,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质量改进。各系部通过每周例会和教研室活动,对质
量改进工作抓好落实。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和质量监控,实施教学质量的常态化管理。在质量监控与评估过程中,重视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引导利用,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相结合,形成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5.5.2强化整改支持保障,实现改进效果提升
2019年5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充分肯定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办学特色,同时,明确指出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专家组指出的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整改和建设,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特色更加突出,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校内自评和检查评估,促进了各系部课程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教案、课堂教学更新,规范了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管理,,健全了教学档案,强化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审核评估以评促建取得实效。
6学生学习效果
6.1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党委每年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定期听取就业工作汇报。就业指导中心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制定工作规范,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服务,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受疫情影响,2021年各级公务员招录工作普遍推迟,特别是我院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途径-山东省公安机关招录的公安职位,2021年11月4日,有733名毕业生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了职位选报,接下来按照录用
工作程序进行面试、体检、考察政审、公示签约等。截止2021年8月31日,我
院2021届毕业生中列入就业统计的只有部分升学的毕业生、选调生、中央机关及直属单位、山东省直机关及直属单位和其他省直机关及直属单位公务员,就业率仅为21.61%。我院2018-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5.85%、97.33%、93.54%。
6.2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情况
第三方调查机构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7%,2019年、2020年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6%,2021年绝大多数毕业生尚未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尚未开始调查。用人单位聘用我院毕业生的主要理由是“能力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对口”以及“符合本单位职场文化和价值观”。所有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均表示愿意继续录用我院毕业生,反映出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优秀。
6.3毕业生发展情况
我院毕业生主要面向山东省公安机关就业,是山东省公安机关基层警力招录的重要来源,每年还有10%-2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选调生和考录到公安部直属机关以及全国其他省市公安机关就业。毕业生总体发展状况良好,经过各个岗位的历练,很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各警种的专家,并走上领导岗位,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公安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
7特色发展
7.1构建“一·二·三”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探索以政治建设为引领的“一·二·三”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形成以“一日生活制度”为依托,创新创业为载体,实训、实习、实战为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练、战”一体系化建设。
7.1.1一日生活制度
以锚定锻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标准,立德树人,强化学生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养成学生警察职业精神和纪律作风意识,铸就忠诚警魂,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为宗旨,以《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为基本制度依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警务化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创新警务化管理内容方法,每年印发《学生警务化管理实施细则》等25项规章制度,汇编《学生手册》,不断完善警务化“一日生活制度”,逐步构建起融政治建设、思政教育与“一日生活制度”为一体的警务化管理制度体系,并将其贯穿到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当中;健全警务化检查评比制度,加强院系两级学生警务督察队和学生公寓督察队建设和学管队伍建设,对“一日生活制度”各个环节强化督察;建立健全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学校党委统筹规划、统一协调的主导责任,各系党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并以政治信仰、政治能力为标尺,完善专兼职辅导员配备制度,确保专兼职辅导员师生比为1:80,为“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
7.1.2创新创业
修订《山东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试行)》和《山东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经费使用办法(试行)》,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各系(部)和职能部门、学管干部、兼职教师结合专业学习、技能训练需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拓展视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对现有运行良好的社团加大支持力度,对运行欠佳的社团进行调整扶持,鼓励组建新的创新创业社团;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拓展专业学术竞赛渠道,支持引领学生创新活动;加大邀请公安实战部门专家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的力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加强与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的联合,在科技创新基地设立、开设相关培训课程、相关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共建实验室。
7.1.3实训、实习、实战
在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创造佳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习科目,强化实习组织和实习规范建设,完善学校带队教师和实习基地指导教官“双导师制度”和实
习督导制度,促进实习效果提升;建设与公安机关正在使用的办案系统同步的网上实战应用平台,大力开展跨越课程和专业限制的以案例教学、实战模拟教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方式的综合实训,建立实训效果考核评价制度,提升实训成效;继续组织参加安保勤务等实战活动,进一步组织教师总结安保规律,构建全面性、体系化的安保勤务工作技能培训体系,结合学分制改革,开展课程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设计,实现安保勤务等实战与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有效贯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练、战”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与建设,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7.2发挥行业优势,突出实战实用
7.2.1教育教学对接实战
坚持根据公安机关的需要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的原则,根据实战需求调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重心,完善公安机关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标准信息交流机制,建立毕业生毕业3年和毕业10年职业发展状况、实战部门用人满意度调查制度和结果反馈应用机制,探索设置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公安专业口径,加大忠诚法纪、基础体能、警务技战术、现场勘查、执法实务能力等实践教学比重;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基础课与专业课设计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适当、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把实战急需的内容纳入课程内容;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探索将课堂搬到现场的实景实情教学改革,加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建设凸显公安特色、铸造忠诚警魂的系列思政专题课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建立相关教学案例库,保证培养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方面符合公安机关要求;协调公安机关,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聘请公安机关优秀领导干部担任院系部荣誉主任,吸引公安机关实战经验丰富且有教学能力的业务专家参与专业课教材开发、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或短期工作,开展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建立公安机关和学校的人才交流、人才共享共用机制,吸引高学历、高水平公安民警来学校长期工作;建立高水平教师教学科研基地,完善专业课教师基层挂职锻炼,参与公安实战、执法执勤的机制;建立专业课教师调研公安机关处置重大和典型案事件机制,实现公安机关实战经验1年内进教材、进课堂;进一步完善学生见习、实习制度以及参与安保执勤制度;组织在校生参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鼓励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举办实战导向的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创新大赛。从整体上实现校局充分合作,形成“教、学、练、战”四位一体。
7.2.2校局联创共享推进科学研究
完善公安研究所等院属、系属科研机构的运营机制,打造公安智库,完善教
学科研人员到实战部门进行课题调研的机制,助力公安机关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为公安机关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采取与公安机关、相关企业联合的方式,与济南市公安局联合成立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院,设置院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建立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瞄准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选题筛选机制,引导科研人员科研选题瞄准公安实战需求;建立校局、校企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与实战部门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的机制,联合科研攻关,实现科研成果共享,并直接应用于公安实战,形成关注基础研究、聚焦应用型研究、与实战部门联合攻关创新、共享合作成果的机制。
7.2.3多元式咨询与精品化培训共同发展
继续支持专业基础部开展民警心理咨询,鼓励线上咨询、全省巡回讲座和面对面咨询,解决民警心理难题;组织支持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公安业务咨询、法律咨询和技术咨询,构建覆盖全省公安机关的咨询服务体系;统筹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对接警钟、部门的“订单式组训+菜单式课程设置”培训模式,拓展培训范围,提升培训品质,实现培训的精品化;推进公安精品课程上公安网,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初步形成公安教育训练资源库,向全警开放,形成多元式咨询与精品化培训齐头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
7.2.4大学文化、公安文化、儒家文化一体融合
依托“全国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创设“沂蒙红色公安文化研究中心”,建设融合大学文化、公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理论研究团队;编写中华优秀文化课程教材,研究编写校史、山东公安史、中国警察史、山东英烈人物志等丛书,构建融合三种文化的文化体系,设置融合三种文化的校本课程,开设相关讲座;完善“开学第一课”制度,讲好党史、国史、公安发展史;出台奖励文化研究和创新成果的制度规范,成立学生文化创新传播团队和教工文化创新传播团队,构建促进大学文化、公安文化和儒家文化融合发展并向学生传播的机制,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周、红歌会、未央学社等学生文化活动,促使学生身心人格健康、理想信念坚定、从警意愿强烈、道德品质优良。
7.2.5外警来训与国外送教共促交流
完善外警培训项目管理制度,积极承接外警培训项目,提升外警培训质量;开展与俄罗斯、南非、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警务培训交流和警察院校培训交流,开展互访;加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与来校培训外警的学术交流,组织外警学员与在校学生的互动交流,探索与港澳台地区警察院校教师互派交流的机制;多渠道开拓学生境外交流渠道,从政策和经费方面支持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访问研学,根据国家院外培训计划组织国外送教,形成利用外警培训有利资源和外派师生访问、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8需要解决的问题
8.1学科体系方面
8.1.1问题表现
公安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支撑力度有待提升。学校学科建设的历史积淀和基础相对薄弱,学科门类少导致学科结构相对单一,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高层次学科建设成果不多;公安专业设置偏少,少数公安专业之间的区分度不大,专业特色、优势和亮点不够突出;学科专业发展不够均衡。
8.1.2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科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在学校发展中牢固确立学科引领地位,加强学科建设整体规划,完善学科建设政策制度,加强学科人才培养,凝练学科建设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充分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学科建设成果及时转化运用于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尤其是将公安学、公安技术等学科建设中形成的最新成果,现代警务改革和公安实战中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新型技战法等,及时充实到相关课程、教材、实训项目,更好支撑促进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三是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强化治安学专业群学科体系建设为契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用新理论新科技升级优化原有专业,积极开设急需的新的公安专业。
8.2师资队伍方面
8.2.1问题表现
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科专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不足,公安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实验技术人员偏少,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少数教师职业生涯缺乏科学规划,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干事创业的生机、活力和动力;实战实训教学能力不足,教学内容跟不上公安工作的发展步伐,教学方法单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够,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8.2.2改进措施
一是修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统筹谋划落实人才待遇、职务晋升、科研经费、后勤保障等方面保障措施,增强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强推动学校教师与公安实战部门、法律实务部门业务骨干专家双向交流,搭建中青年教师警务实践锻炼成长平台,同时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和岗位划分,增加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三是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的重点培养任务和相应培养措施,形成符合教师实际情况、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培养链条,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助推教师成长进步,增强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效能。四是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坚持以
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师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五是加大教师对外交流力度。进一步拓展教师对外交流渠道,鼓励教师通过境外访学、国际学术交流、参与外警培训项目等,拓宽学术视野,助力教师找准学术发展方向,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8.3教学资源方面
8.3.1突出问题
因学校搬迁,实训设施缺乏,实训项目的开展因陋就简,效果较差;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课程资源总量不足,通识课程门数偏少,选修课比例偏低;图书借阅量较低,图书馆作用发挥有限。
8.3.2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实训设施投入,加快实训设施建设,鼓励各系部相关教师利用学校现有视频专网、监控系统、教学用勘查车,依托校园山地、河道等自然地形复杂的有利条件,开发有特色的实训课程,满足教学要求。二是进一步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加强通识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打牢学生职业发展基础。三是完善图书馆空间设置,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书资源。四是是加大投入力度,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知识结构,有针对性购进图书资料,使得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阵地。五是加大研究力度,探索图书馆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的冲击,使图书馆从藏书的传统形式转变为信息资源库,从阅览、借阅的传统读书形式转变为信息查询、信息获取的主流工具,吸引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
8.4培养过程方面
8.4.1突出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科研对教学的促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成果数量不多,推广运用不够。
8.4.2改进措施
一是围绕实战化教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校校合作”、“校局合作”,探索与其它公安院校联合开展警务人才培养。二是是不断完善“教、学、练、战、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建设目标,积极申报学术硕士授权点。三是努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着力打造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获取高级别项目、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四是努力推动专业学院在科研中发挥主导作用,打破以往那种科研只是干部教师个人行为的局面,把教师的科研方向与部门建设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有机结合。五是完善教学成果激励政策,加大教学研究成果在教师职称晋升、评奖评优中的权重,进一步激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8.5质量保障方面
突出问题
质量保障机构设置有待统筹优化;教学自我评估体系有待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改进措施
一是根据学校质量保障工作需要,完善质量保障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全面履行校内常态化、专业化的教学评估和质量保障的职责。二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提高执行力度,提高相关部门对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三是组织力量对学校自我评估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建立常态化的评估制度,充分利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完善评估结果的利用,发挥自我评估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四是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加强评教标准研究,使学生评教从教学质量评价向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转变。五是邀请公安一线的业务专家、骨干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8.6学生发展方面
突出问题
各专业之间生源数量和质量不均衡;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期望值比较高。
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实效,在重点宣传学校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宣传,让考生深入了解学校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二是在招生计划安排上,对历年招生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全省公安人才需求和不同专业的报考率对比情况,灵活安排分专业招生计划。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四是加强毕业生教育,并通过实践、实习等活动,让毕业生尽早接触社会、接触实战,提高他们对工作和社会的客观认识,增加他们的职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