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警察学院2019-2020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时间:2021年06月16日 14:15  点击:[]

山东警察学院2019-2020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院办学定位

(一)办学定位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公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公安院校、怎样办好公安院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从国情、省情、校情出发,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丰富办学定位。学院的类型定位是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层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筹办研究生教育;学科定位是构建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公安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发展目标定位是建成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

(二)办学特色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山东省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理论技术研发高地、民警素质提升主阵地的服务面向和办学功能定位,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明确了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治安学专业群、创建跨专业警务作战的实验实训平台、启动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等重大专项建设,促进质量提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思路举措。

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警务实战能力,能够适应公安工作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从事行政执法、刑事执法、公安技术等工作的公安专门人才。

(二)本科人才服务面向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院不断强化落实内涵建设,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作为山东省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理

论技术研发高地和民警素质提升的主阵地,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公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一)聚焦中心地位,完善政策措施

学院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决定兴衰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决定生存的中心工作”的教育理念,全面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从顶层设计、工作部署、队伍建设、师资配备、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定、经费保障等方面向教学一线倾斜,编制了“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学院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山东警察学院章程》,推动规范管理、依法治校。

(二)坚持以本为本,重视本科教学

党政班子遵循公安高等教育规律,准确把握公安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全面把握发展状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理念,认真落实学院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学院坚持将本科教学作为重点议题,经常研究讨论,尤其是结合制定学院五年发展规划,召开党代会、教学工作会议等,全面回顾总结教学工作,分析形势任务,查找短板不足,作出系统安排。涉及本科教学重大事项、重大教改课题、师资队伍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党委书记和院长带头调研、抓好推进落实。

四、本科专业设置

目前学院共设置7个公安专业,具有法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招生批次均为提前批招生。学院不设非公安专业,专业规模稳定,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 较好地满足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山东警察学院本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科门类

专业归属

培养层次

批准时间

1

治安学

030601K

法学

公安学专业类

本科

2004.5

2

侦查学

030602K

本科

2004.5

3

经济犯罪侦查

030606TK

本科

2014.3

4

公安情报学

030610TK



本科

2015.3

5

刑事科学技术

083101K

工学

公安技术专业类

本科

2004.5

6

交通管理工程

083103TK

本科

2014.3

7

网络安全与执法

083108TK

本科

2016.2

五、全日制在校生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2019-2020学年本科在校4941人(含一年级1297人,二年级1151人,三

年级994人,四年级1499人)。2020年9月30日,学院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4937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 100%。

六、招生及生源分析

(一)实行按需招生,生源结构合理

学院招生计划依据山东省公安机关人才的需求情况,经省公安厅审核、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批准发布。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省公安厅政治部文件规定,学院招生计划预分到各市,在考生政治考察和面试体检体测均合格的基础上,分市、男女、文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招生工作,专门成立招生委员会,对招生工作重要事项进行安排部署和监督检查,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学院招生工作社会反响良好,广大考生报考踊跃。

(二)公安学专业类因选考科目限制,生源数量不足

2020年,学院计划招生1500人,实际录取考生1483人,实际报到1483人。实际录取率为98.87%,实际报到率为100%。学院面向全国3个省招生,2020年共招收本省学生1478人,公安学类录取平均分高出批次最低控制线96.4分,公安技术类录取平均分高出批次最低控制线125.5分;招收外省学生5人(均为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

第二部分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严格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

求,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事关学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2018年,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明确工作思路,抓住关键环节,推行竞争激励,着力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科学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推进学院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院教师队伍总量和专任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相对合理。

(一)教师数量与生师比

2019-2020学年,学院专任教师288人,折合在校生数4992.4人,生师比为

17.33。

(二)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中,教授职称21人,占7.29%;副教授职称121人,占42.01%;讲师职称116人,占40.28%;助教职称16人,占5.56%。

(三)学历学位结构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1人,占7.29%;硕士学位222人,占77.08%;学士学位及其他42人,占14.58%。

(四)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27人,占9.38%;36岁—45岁123人,占42.71%;46 岁—55岁98人,占34.03%;56岁以上40人,占13.89%。

二、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先后印发《山东警察学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章程(试行)》、《山东警察学院关于开展2017年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山东警察学院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建立警容风纪督查长效机制的通知》等文件,严格践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建立健全学院师德规范体系,强化双重身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教书育人良好氛围;学院教师积极深入公安基层一线开展暑期调研,有效服务了领导决策和公安实战,学院教师经常应邀到各地公安政法机关开设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参与决策咨询、案情分析、办案指导,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促进教研融通,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展现良好教育教学水平。

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院一直落实全体教师都要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尤其强调教授、副教授要把教书作为第一责任,带头为本科学生上课。2019-2020学年,全院共开设本科课程总门数为205门、全校实际开出课程总门次为1285门次,其中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11.11%;教授为本科生授课门次占开课总门次数的

4.59%,教授讲授本科课程门数占总门数的13.66%。

四、教师发展与服务

(一)设立专门机构服务教师发展

学院在教务处专门设立了师资科和教学质量管理科,开展教学咨询和教师发展研究。组织制定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培训、开展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检查、交流、评估、考核等。

(二)积极构筑教师发展平台

学院积极开展教师研修访学、教学竞赛、学术交流等工作,构筑多元化教学发展平台,助力教师教学发展。2019-2020学年,组织54人次参加境内(外)培 训进修15个班次,同时推荐3名老师参加山东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申报工作并全部获批;组织教师参加山东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1名老师获得三等奖1名老师获得优秀奖,组织我院教师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教学比赛信息化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1名获得一等奖1名获得优秀奖。

(三)不断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提升教师教学业绩。学院印发《山东警察学院教师岗位职责条例》和《山东警察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规范对教师教学业绩成果进行考核。

第三部分教学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省级财政拨款,同时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省部级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等。2019年学校教育经费总额31676.52万元,教学经费总额5159.96万元。其中2019年教学

日常运行支出达到2658.68万元,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之和的13.07%,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5385.22元。

二、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文东校区、明水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65540.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41465.80平方米。自2017年底以来,确定明水校区为主校区,学院教学、行政办公等功能整体搬迁到明水校区,文东校区主要承担在职民警培训功能。学院教学设施齐全,运行状态良好,能较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一)加快场馆建设,满足教学需求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62345.70平方米,其中教室总面积32782.40平

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97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0.97平方米。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配有云桌面计算机,并接入教育网络,均达到标准化考场条件。学院配有语音室4间、座位数192个;机房13间、座位数920个(公安网机房4间,座位数196个),另外学院还建有电子考场、精品课程录播室、课堂教学录播系统、公安网视频会议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学术报告厅,兼具会议、报告、教学演示及警务指挥实训功能,座位数215个。学院拥有2个田径场,警体馆、射击馆、泅渡馆、体能训练馆、格斗馆等训练场馆已陆续建成,即将投入使用。

(二)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实践教学

针对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的定位,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学院现有视频侦查、数字影像、手印与足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化验检验、安全检查、安全防范技术、公安情报、毒品检验、电子数据取证、网络攻防等十几个专业实验室。截止2019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76亿元,生均1.52万元,2019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05.32万元,增长率4.19%。

学院建有教学视频专网,配备有性能先进的交通事故勘察车、110巡逻处警车,通过遍布全院主要道路的电子警察、测速与抓拍设备、信号控制设备等可将整个校园道路作为道路交通的实训场所,满足道路交通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训需求。通过高空摄像机、实验楼内及周边200多个摄像机,可将校园布置成立体的反恐防暴、警务战术实训场所,通过学术报告厅的警务指挥功能,完成综合警务实训演练。

(三)开展合作共建,引进教学资源

学院积极开展校局(厅)合作、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为了使教学更加贴近公安实战,使学生能在真实实验环境(系统)中体验公安业务,学院先后与山东省公安厅法制总队、信通处、物证鉴定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其中省厅法制总队为学院开通了“执法办案闭环系统”(教学版),信通处专门为学院开发设计了“山东基层警务工作门户”、“三实一标系统”、“警务千度系统”等系统的教学版,这几个系统均运行在公安信息专网上,与公安民警实际工作或办案环境完全一致,使实验教学与公安业务结合得更加紧密。省厅物证鉴定中心援建学院一套DNA检验鉴定设备,填补了学院空白。

学院与山东闻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通信联合实验室,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共建网络攻防联合实验室,这两个实验室技术先进,实验资源丰富,在技侦、网安等实验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数字校园先进,图书资源丰富

学院建有教育网和公安信息网两套网络,覆盖文东、明水两校区的所有建筑物,并实现了文东、明水两校区的互联互通。教育网拥有CERNET、联通、电信3

个出口,出口带宽总计1.41G,公安网出口上联山东省公安厅,出口带宽1000M。学院在教育网和公安网分别建有学院主网站和39个二级部门网站。学院建有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交换三大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开通运行了OA、教务、科研、学工、学生收费、工资管理、档案管理、人事基本信息、视频监控、资产管理、图书管理、等18个应用系统。数字化校园各项应用系统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应用成效显著。

学院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625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754个。图书馆纸质藏书总量79万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21508册,生均纸质图书158.24册,还拥有电子期刊14.35万册,学位论文352.17万册,音视频120219.0小时。2019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3.27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553.11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30.19万篇次。图书馆引进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字资源,建立了独立的公安网电子阅览室,购入中文、外文警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公安专业图书资料特色数据库。图书流通和报刊阅览均实行全开架式服务,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各种数据库资源通过校园网24小时免费开放,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等服务已延伸至全省各地公安机关。

第四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改革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新育人机制

1.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注重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课堂与现场结合起来,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实战等有机结合的实战化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切实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落到实处。

2.构建特殊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公安工作需要,在学生中遴选部分学生开展集中训练。近年来,举办了实战技能人才、数学建模人才、网络安全技能人才、电子数据取证人才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公安机关急需的专业人才。

3.构建校局合作、共同育人机制。在全省公安机关设立教学基地,建立信息互通、教官互聘、课程互开、设备共享、理论共研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明确教学改革思路,做好总体规划设计

1.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适应中推进,在改革中创新战略思维,以特色鲜明的公安本科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实战化教学改革为重点,分层推进国家、省和学院三级专项改革,优化人才培

养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改革政策措施。一是以政策制定为导向。二是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引导各专业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改革。三是以激励为动力。探索并实施多项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对取得改革成果的教师,在评优评先、立功受奖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奖励。四是以教学改革成果为检验。

(三)积极推广教改成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019-2020学年,学院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有效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注重固化改革成果,取得了一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

(四)加强教材建设改革,完善教材选用机制

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等文件中有关加强教材建设的精神,学院对《山东警察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明确规定教材是知识与思想传承的载体,是学校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是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教育目标实现的坚强保障。教材建设管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统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教材建设管理要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反映世界警察科学和我国公安理论及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形成与学科建设相适应、与课程体系相配套、与前沿领域相协调,满足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立足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教材体系。学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列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必用教材。从2020级学生开始,全体学生都要深入学习、系统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二、课堂教学

(一)严格落实教学规章制度,多措并举规范课堂教学

1.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规范授课计划审核。学院严格大纲审批和执行制度。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周历等编写课程教学进度。教学系部、教研室以教

学大纲为依据选择教材、确定考核方式等。

2.全程开展督导检查。学院制定了《山东警察学院教学督导工作规程》和《山东警察学院听课制度》,将教学督导检查活动纳入常态化工作,以强化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和实效性。

3.开展多元评教工作,建立教师同行和学生评教制度,在学生中选聘教学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二)围绕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促进科研转化教学

1.围绕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一是强化政治素质培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要求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思政课“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协同效应。二是强化专业能力培养。通过开设法律、公安基础理论、公安技术、警务技能等公安通用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公安工作必备的能力素质,同时各专业开设相关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组织学生参加基层见习、专业实习、大型活动安保等,提升实战能力。三是强化综合素质拓展,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

2.科研促进教学。广大教师围绕学科、专业发展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提升了学术水平、研究能力,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

(三)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

学院全面推进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实际举行的教学比赛,增强教师实战化教学意识,提高教师实战化教学能力。同时,探索多样化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多元化教学,积极创设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或者问题去学习,利用情景、会话、协作等环境因素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示,省教育厅也下发了相关文件,对高校线上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学院结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整体工作部署,全面动员,积极筹措,2月10日正式开启了线上教学,将课堂从师生面对面授课的教室转移到了网络教学平台,线上学习成为此次疫情突发状况下的教学新模式。本学期我院开设了96门课程,其中校外平台选课42门,利用校内平台自建课程54门,有200多名教师担任授课任务。

汇总2月17日至5月22日总计67天的线上教学数据,每天平均上课50.6

门,113.3门次,授课教师75.9人次,线上学习6946.9人次,学生上线学习人次占应上线学习人次的比例为99.0%。自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学院每周开课门次数和授课教师人次数比较稳定,以第十个教学周(4月13日~4月17日)为例

(见下表), 学院11个教学系部实施线上教学课程数量为92门,有206名教师

开展了线上教学,学生上线学习43833人次(每天上线学习8766人次),全院学生出勤率为100.00%。

系部名称

实施线上教学课程数量(门)

实施线上教学

任课(辅导)教师数量(人)

学生上线学习人次

学生上线学习人次

占应上线学习人次比例

侦查系

23

24

7690

100.00%

治安系

8

16

3026

100.00%

刑事科学技术系

15

25

4712

99.96%

经济犯罪侦查系

6

14

1951

100.00%

交通管理工程系

8

10

1353

100.00%

专业基础部

9

20

3568

99.99%

公共基础部

6

17

4732

100.00%

外语部

2

20

2445

100.00%

法律部

6

28

5109

100.00%

政治理论部

5

12

3896

100.00%

实战技能部

4

20

5351

100.00%

合计

92

206

43833

100.00%

学院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起陆续搭建起智慧树、超星尔雅、中国大学MOOC、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等四个线上教学平台,将教学数据与平台进行对接,组织教师进行线上教学培训,协助教师掌握在线授课的软件使用技巧,为后期线上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四)强化考核管理,推进考试改革

学院高度重视考试考务工作,狠抓考风、考纪,注重考试公平公正,确保学院考试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1.提倡过程考核。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成绩评定方式,教师对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的表现、实训实践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增加平时教学各环节的考查频度和成绩比例,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考核,提升了考试效果。2.积极推进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在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

程论文、技能测试及其他检测手段等,同时根据公安教学的特点及培养公安实战化人才的需要,对公安类专业加大实训考试力度。

三、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院一直坚持理论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警务实战基本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完善实训、实习和实战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健全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同时,实践教学各环节纳入学业考评。

我院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训(包括课程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创新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

(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落实及效果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31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

程24门。学院有实验技术人员26人,具有高级职称5人,所占比例为19.23%,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1人,所占比例为42.31%。本学年学院安排1491名2016

级学生到38个教学实习基地开展了为期14周的教学实习,安排2018级、2019

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生源地公安机关开展了公安工作见习。学年内共提供1487

个毕业论文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论文(设计),我院共有117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答辩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52.99%。学院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坚持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指导、答辩、评定等工作。全体2016级学生均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并通过答辩。

四、创新创业教育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修订了《山东警察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三等奖(含)以上奖励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适当表彰与奖励,鼓励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创新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每年专项列支不少于30万元用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教育的热情。目前创新创业学院正在筹备建设中,计划2020年底前建立山东警察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学校现有创新创业工作资源,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训练体系,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

(二)密切与公安机关合作

学院围绕公安专业教育实际,常态化地邀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公安一线实战部门的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如邀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

总队、食药环侦查总队和海关、地市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大队等一线实战部门的专家开展创业类系列讲座,成功举办了“经济犯罪侦查学术讲座月”“刑事科学技术系列学术讲座”“治安学系列学术讲座”等,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专业知识与公安实战的衔接,而且使学生确立起艰苦创业的思想意识。积极与公安机关联系,在公安机关推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和社会实践工作。

(三)强化科教协同育人

定期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月活动,活跃校园学术科技氛围。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月内容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院内选拔立项、网络安全攻防赛、数学建模选拔赛、科普系列讲座等,积极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更好地推动创新教育工作开展,更好地发挥科技文化活动引导、教育、服务学生的作用。学术科技活动月中孵化的部分项目获批了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四)创新创业成绩突出

本学年学院开展创业培训项目1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项,154名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参与了创新创业训练竞赛。在第三届“蓝帽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取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在第十四届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中,获得银奖一项,铜奖四项;在“深思杯”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在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一项,写作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一项,演讲大赛英语专业组比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一项。

第五部分质量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确定人才培养要求,构建教育基本标准

学院2017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思路、培养环节、课程体系等作了规定,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毕业标准和学位授予要求。2018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公布,学院将按照该标准的规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论证和修订。制定学院《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针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

基本建设明确了涵盖主要教学环节的基本标准。

(二)完善质量保障模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着力建立健全符合我院本科教学及管理工作实际的由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师评学制度等六项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每年对教学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社会和全校公开。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突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形成相应制度,促进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三)重视组织制度建设,推进体系有效运行

院党委会、院务会、院学术委员会、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领导机构。学院党委与行政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注重研究本科教学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优化教学要素和办学资源配置。教务处和各系部是教学质量保障的管理部门。教务处全面负责教学运行及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落实各项教学质量标准,总体监测和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教务处联合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开展学生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等,实施专项质量检查等。各系部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对本部门的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管理。

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了《山东警察学院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山东警察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山东警察学院教学督导工作规程》、《山东警察学院听课制度》、《山东警察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规定,发布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课堂教学听课情况记录表》、《教学督导课堂听课评价表》、《教学督导组课堂听课检查情况意见反馈表》等教学检查和评估表格,编印成《教学规章制度汇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能力

学院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了由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院系两级督导、院级专职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学生信息员等组成的教学质量保证队伍,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1.教学管理人员。现有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53名。其中,学院层面包括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1人;教务处全体人员12人;系部层面包括各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系部综合室主任共44人,另有院级专职教学质量管理人员3人。

2.教学督导人员。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督导制度,现有教学督导人员47人。学院建有15-20人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担任。委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熟悉教学管理工作、责任心强、客观公正、身体健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担任。各系部成立5-7人的教学督导组,在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本部门的教学

督导工作。

3.学生信息员队伍。本学年新选聘了34名新生教学信息员,向学院教学质量管理部门收集并反映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信息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分析并反馈给相关部门、系部。

二、突出强化教学环节质量监控

(一)全程实时监测质量,突出教学自我评估

学院建立了以评教、评学、督导为主要内容,涵盖主要教学要素和环节的教学评估及监控体系。

1.教学会议。每学期召开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不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安排学期工作任务,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系部每周召开本部门会议,部署和督导本部门的教学工作。

2.常规检查和教学督导。学院将常规检查和教学督导贯穿学年始终,院系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领导、院系两级督导、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教师每年都有听课任务,确保能及时了解教学状态并将有关信息和建议,反馈给教师本人和相关部门。

3.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每学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在教学组织、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教,及时反馈评教结果给系部和教师。同时要求授课教师对所有授课对象以中队为单位进行量化评价。

(二)形成质量监测网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全员关注教学、重视教学、保障教学得到强化。学院坚持将教学工作列入各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党代会和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注重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和严格的教师考核与奖惩制度,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明显增强。从学院领导到系部教师都有明确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职责,通过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更加专注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教学各环节的规范运行,学生学习风气明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多次在各类专业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网络攻防比赛、电子取证比赛、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加强质量监控数据开发利用

(一)规范数据采集上报,推动教学状态监测

学院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上报工作,成立了由教务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参加的工作组,按时完成采集任务,确保数据真实可靠。2018年,学院购置了上海商鼎软件科技公司开发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评估系统,

逐步建立起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平台,该平台除可进行教育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填报以外,还可实现学院状态数据的管理与利用以及在线进行学院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院考核等功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平台的投入使用,使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测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数据分析反馈,及时改进本科教学

学院建立院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信息员队伍,通过组织各部门信息员采集相关数据,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关于普通高校办学要求的具体指标及政法院校的办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较弱指标,对薄弱环节进行预警、反馈和整改。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对督导听课反馈的情况及综合意见与建议通过教学工作专题会、督导会议和领导反馈、部门反馈等渠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交流,督促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三)坚持质量信息公开,定期发布质量报告

按照省教育厅要求,通过学院校园网及时向社会发布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四、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改进提升

(一)建立完善改进机制,注重增强监控实效

通过召开党委会、院务会、教学工作专题会等,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质量改进。各系部通过每周例会和教研室活动,对质量改进工作抓好落实。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和质量监控,实施教学质量的常态化管理。在质量监控与评估过程中,重视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引导利用,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相结合,形成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二)强化整改支持保障,实现改进效果提升

学院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针对专家组指出的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学院进一步加强整改和建设,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特色更加突出,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校内自评和检查评估,促进了各系部课程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教案、课堂教学更新,规范了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管理,健全了教学档案,强化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审核评估迎评促建取得实效。

第六部分学生发展

一、学习满意度情况

学院每学期都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主要采取督导、同行随堂听课打分、学生期末评教等综合评教的方式进行。2019-2020学年,学院组织全体在校生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了逐一评教,评教等级为优(分数90分以上)的教师数占全体任课教师数的100%。

二、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学院在考试成绩管理、毕业论文审核答辩、学位授予等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加强学生学术研究指导。2018届本科生毕业生全部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达到100%。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党委每年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定期听取就业工作汇报。就业指导中心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制定工作规范,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服务,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受疫情影响,2020年各级公务员招录工作普遍推迟,特别是我院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途径-山东省公安机关招录的公安职位,2020年11 月14日,有1102名毕业生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了职位选报,按照录用工作程序进行面试、体检、考察政审、公示签约等。截止2020年8月31日,我院2020届毕业生中列入就业统计的只有部分升学的毕业生和选调生,就业率仅为4.2%。我院2018年、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5.85%、97.33%。

四、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情况

第三方调查机构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7%,2019年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6%,2020 年绝大多数毕业生尚未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尚未开始调查。用人单位聘用我院毕业生的主要理由是“能力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对口”以及“符合本单位职场文化和价值观”。所有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均表示愿意继续录用我院毕业生,反映出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优秀。

五、毕业生发展情况

我院毕业生主要面向山东省公安机关就业,是山东省公安机关基层警力招录的重要来源,每年还有10%-2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选调生和考录到公安部直属机关以及全国其他省市公安机关就业。毕业生总体发展状况良好,经过各个岗

位的历练,很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各警种的专家,并走上领导岗位,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公安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

第七部分特色发展

一、建立以政治建设为引领的“一·二·三”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练、战”一体系化

探索以政治建设为引领的“一·二·三”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政

治建设为引领,形成以“一日生活制度”为依托,创新创业为载体,实训、实习、实战为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练、战”一体系化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一日生活制度”

以锚定锻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标准,立德树人,强化学生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养成学生警察职业精神和纪律作风意识,铸就忠诚警魂,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为宗旨,以《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为基本制度依据,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对警务化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创新警务化管理内容方法,每年印发《学生警务化管理实施细则》等25项规章制度,汇编《学生手册》,不断完善警务化“一日生活制度”,逐步构建起融政治建设、思政教育与“一日生活制度”为一体的警务化管理制度体系,并将其贯穿到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当中;健全警务化检查评比制度,加强院系两级学生警务督察队和学生公寓督察队建设和学管队伍建设,对“一日生活制度”各个环节强化督察;建立健全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学院党委统筹规划、统一协调的主导责任,各系党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并以政治信仰、政治能力为标尺,完善专兼职辅导员配备制度,确保专兼职辅导员师生比为1:80, 为“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

(二)全面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修订《山东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试行)》和《山东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经费使用办法(试行)》,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各系(部)和职能部门、学管干部、兼职教师结合专业学习、技能训练需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拓展视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对现有运行良好的社团加大支持力度,对运行欠佳的社团进行调整扶持,鼓励组建新的创新创业社团;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拓展专业学术竞赛渠道,支持引领学生创

新活动;加大邀请公安实战部门专家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的力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加强与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的联合,在科技创新基地设立、开设相关培训课程、相关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共建实验室。

(三)健全实训、实习、实战三大平台

在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创造佳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习科目,强化实习组织和实习规范建设,完善学院带队教师和实习基地指导教官“双导师制度”和实习督导制度,促进实习效果提升;建设与公安机关正在使用的办案系统同步的网上实战应用平台,大力开展跨越课程和专业限制的以案例教学、实战模拟教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方式的综合实训,建立实训效果考核评价制度,提升实训成效;继续组织参加安保勤务等实战活动,进一步组织教师总结安保规律,构建全面性、体系化的安保勤务工作技能培训体系,结合学分制改革,开展课程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设计,实现安保勤务等实战与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有效贯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练、战”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与建设,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立足行业优势,凝练特色亮点,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

(一)人才培养方面,教育教学对接实战

继续坚持根据公安机关的需要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的原则,根据实战需求调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重心,完善公安机关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标准信息交流机制,建立毕业生毕业3年和毕业10年职业发展状况、实战部门用人满意度调查制度和结果反馈应用机制,探索设置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公安专业口径,加大忠诚法纪、基础体能、警务技战术、现场勘查、执法实务能力等实践教学比重;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基础课与专业课设计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适当、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把实战急需的内容纳入课程内容;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探索将课堂搬到现场的实景实情教学改革,加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建设凸显公安特色、铸造忠诚警魂的系列思政专题课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建立相关教学案例库,保证培养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方面符合公安机关要求;协调公安机关,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聘请公安机关优秀领导干部担任院系部荣誉主任,吸引公安机关实战经验丰富且有教学能力的业务专家参与专业课教材开发、到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或短期工作,开展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建立公安机关和学院的人才交流、人才共享共用机制,吸引高学历、高水平公安民警来学院长期工作;建立高水平教师教学科研基地,完善专业课教师基层挂职锻炼,参与公安实战、执法执勤的机制;建立专业课教师调研公安机关处置重大和典型案事件机制,实现公安机关实战经验1年内进教材、进课堂;进一步完善学生见习、实习制度以及参与安保执勤制度;组织在校生参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鼓励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举办实战导向的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创新大赛。从整体上实现校局充分合作,形成“教、学、练、战”四位一体。

(二)科学研究方面,校局联创共享

完善公安研究所等院属、系属科研机构的运营机制,打造公安智库,完善教学科研人员到实战部门进行课题调研的机制,助力公安机关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为公安机关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采取与公安机关、相关企业联合的方式,设置院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建立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瞄准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选题筛选机制,引导科研人员科研选题瞄准公安实战需求;建立校局、校企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学院教学科研人员与实战部门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的机制,联合科研攻关,实现科研成果共享,并直接应用于公安实战,形成关注基础研究、聚焦应用型研究、与实战部门联合攻关创新、共享合作成果的机制。

(三)服务社会方面,多元式咨询与精品化培训共同发展

继续支持专业基础部开展民警心理咨询,鼓励线上咨询、全省巡回讲座和面对面咨询,解决民警心理难题;组织支持学院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公安业务咨询、法律咨询和技术咨询,构建覆盖全省公安机关的咨询服务体系;统筹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对接警钟、部门的“订单式组训+菜单式课程设置”培训模式,拓展培训范围,提升培训品质,实现培训的精品化;推进公安精品课程上公安网,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初步形成公安教育训练资源库,向全警开放,形成多元式咨询与精品化培训齐头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

(四)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大学文化、公安文化、儒家文化一体融合

依托“全国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创设“沂蒙红色公安文化研究中心”,建设融合大学文化、公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理论研究团队;编写中华优秀文化课程教材,研究编写校史、山东公安史、中国警察史、山东英烈人物志等丛书,构建融合三种文化的文化体系,设置融合三种文化的校本课程,开设相关讲座;完善“开学第一课”制度,讲好党史、国史、公安发展史;出台奖励文化研究和创新成果的制度规范,成立学生文化创新传播团队和教工文化创新传播团队,构建促进大学文化、公安文化和儒家文化融合发展并向学生传播的机制,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周、红歌会、未央学社等学生文化活动,促使学生身心人格健康、理想信念坚定、从警意愿强烈、道德品质优良。

(五)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外警来训与国外送教共促交流

完善外警培训项目管理制度,积极承接外警培训项目,提升外警培训质量;开展与俄罗斯、南非、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警务培训交流和警察院校培训交流,开展互访;加强学院教学科研人员与来校培训外警的学术交流,组织外警学员与在校学生的互动交流,探索与港澳台地区警察院校教师互派交流的机制;多渠道开拓学生境外交流渠道,从政策和经费方面支持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访问研学,根据国家院外培训计划组织国外送教,形成利用外警培训有利资源和外派师生访问、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展望

实践证明,参加安保工作既是学生接受实战磨练,锻炼队伍的重要平台,也是加强校局合作,共同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学院将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积极完善,探索一套较为成熟的安保教学管理新模式,确保安保任务和教学活动顺利完成。

第八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影响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出问题

一是公安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支撑力度有待提升。学院学科建设的历史积淀和基础相对薄弱,学科门类少导致学科结构相对单一,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高层次学科建设成果不多;公安专业设置偏少,少数公安专业之间的区分度不大,专业特色、优势和亮点不够突出;学科专业发展不够均衡。二是服务人才培养的措施不够有力。学院少数部门主动服务教学、服务人才培养的意识不够强、措施不够有力;有些规章制度在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上衔接不够顺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改进措施

1.强化学科体系建设,提高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科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在学院发展中牢固确立学科引领地位,加强学科建设整体规划,完善学科建设政策制度,加强学科人才培养,凝练学科建设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充分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学科建设成果及时转化运用于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尤其是将公安学、公安技术等学科建设中形成的最新成果,现代警务改革和公安实战中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新型技战法等,及时充实到相关课程、教材、实训项目,更好支撑促进公安专业人才培养。

三是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强化治安学专业群学科体系建设为契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用新理论新科技升级优化原有专业,积极开设急需的新的公安专业。

2.服务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思想。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以本为本”的办学思想,强化“四个回归”意识,进一步树牢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引导各部门围绕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展开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改进完善学院内部治理,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按照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成才成长这个中心,改革教学、管理、服务、保障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把对学生指导、服务、保障的效果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三是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更好支撑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聚焦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要求,修改完善学院警务化管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主动性,促进形成良好学风,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出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科专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不足,公安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实验技术人员偏少,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少数教师职业生涯缺乏科学规划,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干事创业的生机、活力和动力。三是实战实训教学能力不足,教学内容跟不上公安工作的发展步伐,教学方法单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够,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二)改进措施

1.修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增加政策支持力度

修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统筹谋划落实人才待遇、职务晋升、科研经费、后勤保障等方面保障措施,增强学院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加强推动学院教师与公安实战部门、法律实务部门业务骨干专家双向交流,搭建中青年教师警务实践锻炼成长平台。同时,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和岗位划分,增加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2.组织教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的重点培养任务和相应培养措施,形成符合教师实际情况、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培养链条,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助推教师成长进步,增强教师职业发展的整

体效能。

3.转变思想观念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尤其是教师要回归本分,教育引导教师教官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是天职的理念,充分认识“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

4.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师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教学工作达不到平均水平的,原则上不能晋升职称。

5.加大教师对外交流力度

进一步拓展教师对外交流渠道,鼓励教师通过境外访学、国际学术交流、参与外警培训项目等,拓宽学术视野,助力教师找准学术发展方向,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三、教学资源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出问题

一是因学校搬迁,实训设施缺乏,实训项目的开展因陋就简,效果较差。二是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图书馆作用发挥有限。

(二)改进措施

1.加大实训设施投入,加快实训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早日开工建设综合实训中心和模拟街区。目前学院在新一轮校园规划中对综合实训中心和模拟街区项目已有安排,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早日落实规划。二是争取省公安厅有关部门支持,采取校局(厅)合作的方式,利用校园场地大、净空高的优势,建设无人机训练中心和警用直升飞机训练中心,选拨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以及各地市公安机关符合条件的在职民警,开展实训教学,满足公安机关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三是学院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针对综合实训中心和模拟街区无法在短时间内建成现实,鼓励各系部相关教师利用学院现有视频专网、监控系统、教学用勘查车,依托校园山地、树林、河道等自然地形复杂的有利条件,开发有特色的实训课程,满足教学要求。

2.完善图书馆空间设置,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书资源

一是设置独立的图书馆,在新的图书信息大楼建成之前,利用现有建筑辟出专门空间作为图书空间,保障图书馆的书库、借阅、阅览等功能区的使用面积达标,完善图书馆条件,提升图书借阅、阅览的便利性,增强图书馆的使用体验感,吸引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同时要开展不同形式读书活动,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知识结构,有针对性购进图书资

料,使得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阵地。三是加大研究力度,探索图书馆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的冲击,使图书馆从藏书的传统形式转变为信息资源库,从阅览、借阅的传统读书形式转变为信息查询、信息获取的主流工具,吸引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

四、培养过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出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二是科研对教学的促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学改革成果数量不多,推广运用不够。

(二)改进措施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围绕实战化教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开展“校校合作”、“校局合作”,探索与其它公安院校联合开展警务人才培养。二是结合山东公安队伍建设需要,加强院局合作,发挥公安实践育警优势,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不断完善“教、学、练、战、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建设目标,积极申报学术硕士授权点。

2.进一步提高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是努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着力打造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获取高级别项目、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二是努力提升学院科研服务公安工作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要不断加强与公安实战部门的交流联系,深入公安工作实际,主动了解公安工作的需求,帮助公安一线实战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努力推动专业学院在科研中发挥主导作用,打破以往那种科研只是干部教师个人行为的局面,把教师的科研方向与部门建设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有机结合。

3.提升教学改革成果数量,加强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运用

一是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鼓励教学改革研究的制度,确定重点研究方向,专门部署推进。二是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研究指导,提出推进学院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三是完善教学成果激励政策,加大教学研究成果在教师职称晋升、评奖评优中的权重,进一步激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出问题

一是质量保障机构设置有待统筹优化,二是教学自我评估体系有待建立健全,三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构建完善。

(二)改进措施

1.完善质量保障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

一是根据学院质量保障工作需要,设置独立的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全面履行校内常态化、专业化的教学评估和质量保障的职责。二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提高执行力度,提高相关部门对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教学管理人员配备、培训和外出调研学习,不断提升教学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着力组建一支人员配备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队伍。

2.建立健全教学自我评估体系

一是组织力量对学院自我评估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建立常态化的评估制度,充分利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完善评估结果的利用,发挥自我评估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二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专业、课程等建设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三是推进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建设,拓展数据采集内容,构建通畅的数据共享渠道,更好地服务于学院各项评估工作的开展以及重要决策的信息需求。

3.构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加强评教标准研究,使学生评教从教学质量评价向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转变。二是健全毕业生学情调查机制,收集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设施与管理、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对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四是邀请公安一线的业务专家、骨干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有针对性地改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

六、学生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出问题

一是各专业之间生源数量和质量不均衡,二是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期望值比较高。

(二)改进措施

1.做好招生宣传,调整专业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实效,在重点宣传学校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宣传,让考生深入了解学院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二是在招生计划安排上,对历年招生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全省公安人才需求和不同专业的报考率对比情况,灵活安排分专业招生计划。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

  1. 加强毕业生教育,提高职业认知

毕业生在校期间应加强现实教育,并通过实践、实习等活动,让毕业生尽早接触社会、接触实战,提高他们对工作和社会的客观认识,增加他们的职业适应性。

关闭